關于水星的基礎常識簡介
作者:佚名|分類:百科常識|瀏覽:87|發(fā)布時間:2024-07-21
水星
水星是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最小并且最靠近太陽的行星。其軌道周期僅為87.9691天,大約每116天與地球會合一次。由于其公轉(zhuǎn)速度遠遠超過太陽系的其它行星,水星被羅馬神話中飛速奔跑的信使神墨丘利(Mercury)命名。
水星表面的晝夜溫差極大。由于大氣層極為稀薄,無法有效保存熱量,導致赤道地區(qū)在白天時溫度高達432°C,而在夜間可降至-172°C。水星的軸傾斜是太陽系所有行星中最小的,大約只有1?30度,然而其軌道偏心率卻最大。在遠日點時,水星距離太陽的距離大約是在近日點的1.5倍。
水星表面遍布環(huán)形山,與月球和其他衛(wèi)星相似。地質(zhì)活動在數(shù)十億年來都處于非活躍狀態(tài)。水星的一個獨特之處是它與太陽的軌道共振,每自轉(zhuǎn)三圈的時間與繞太陽公轉(zhuǎn)兩圈的時間幾乎相等。因此,從太陽觀察水星,每兩個水星年才經(jīng)歷一個太陽日。
由于水星的軌道位于地球的內(nèi)側(cè),與金星相似,它只能在晨昏之際與白天出現(xiàn)于天空中,不會在子夜前后出現(xiàn)。從地球觀察,水星的亮度有很大的變化,視星等從-2.48至7.25等。此外,它與太陽的距角最大只有28.3°。在北半球,觀察者通常只能在凌晨或黃昏的曙暮光中看見水星。當水星處于赤道以南的大距時,南半球的中緯度地區(qū)的觀察者可以在完全黑暗的天空中看見它。

(責任編輯:佚名)